记者 高艺飞 通讯员 郑俊华 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东营区史口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,在“大棚经济”上做文章,逐步发展西红柿种植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。“几年前,我们村翻土种地,按部就班,现在转变了思路,开始种植西红柿,村民腰包鼓了,日子也越过越红火。”史口镇元里村党支部书记李乃训说。 “家门口就业”托起稳稳的幸福。“村里西红柿丰收需要人手,我就到这里来打工,既能挣到钱,还不耽误给家里人做饭,大家都很乐意干。”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西红柿的元里村村民林桃花说。元里村有15个蔬菜大棚,共种植了30多亩西红柿。西红柿的种植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,使得“下地上班去”成了村民的口头禅,村民摇身变成了“上班族”。“大棚经济”使得元里村致富有项目,增收有门路,为群众的小康生活铺上了暖心底色。 无公害标识为西红柿披上亮丽“健康码”。走进元里村西红柿大棚,密密麻麻的西红柿秧排列整齐,秧上硕果累累,让人看到煞是喜欢。“咱的西红柿可是经过官方认证的。不仅卖相好,口感好,更是健康无公害,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。”西红柿大棚种植户崔茂华骄傲地说。品牌强则农业强,史口镇深入实施“品牌强农”战略,走“优品质、树品牌”的农业发展路子,将“绿色食品”产业做大做强,有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。 搭上新媒体“快车”,闯出销售新路。为拓宽西红柿销售渠道,促进农民增收,元里村第一书记张辽宁创新利用LED屏等新媒体,为西红柿销售“牵线搭桥”,在全区范围内联系了20家商超、60多家加油站以及14家4S店,通过LED屏循环播放元里村西红柿销售信息,为西红柿拓宽了销路。“作为元里村的第一书记,我把我们村当家,把村民当亲人,把村民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。力所能及利用LED广告为村民广开销路,是我应该做的。”下一步,元里村将在第一书记及村干部的带领下,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模式和路径,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使元里村“大棚经济”走出史口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 兴一个产业,活一片经济,富一方群众。史口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,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发展“大棚经济”,铺就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,助力乡村振兴,不仅丰富了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也鼓起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