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员 张宪文 近年来,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文化工作围绕抓阵地、抓活动、抓队伍、抓非遗传承、抓文旅融合等重点内容,聚焦群众需求,整合镇域资源,多措并举提升文化惠民品质,切实将文化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。 着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。开展文体活动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房村镇不断优化镇、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,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、农家书屋、文体公园、文化广场遍及各村,村民在“家门口”即可参与文化生活。 着力抓好文化活动开展。广场舞展演、太极拳展演、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、秧歌展演、文艺联欢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接连不断,培育扶持民间文艺团体、搭建“百姓大舞台”等一系列举措,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。今年以来,全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80余场次,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。 着力抓好文化队伍建设。房村镇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,从培养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入手,加大挖掘、培训力度,举办文化带头人专题培训班,提供展示交流平台,逐渐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。截至目前,房村镇已培育证照齐全的庄户剧团8家,文化专兼职管理员55人,文化志愿者600人。 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。房村镇境内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有6项,其中,房村鼓吹、南口山东落子、汶河大鼓都是传承百余年的文化类遗产,房村镇积极引导非遗项目传承人参与文化事业,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,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。 着力抓好文旅融合。房村镇立足徂徕山、大汶河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,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,整合徂徕山抗日起义纪念碑、博物馆、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,积极打造“红色传承”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,让游客在游玩参观的过程中感悟革命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。今年以来共接待各类旅游、研学团体420余个,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。 |